會議策劃活動——金融危機下的強心劑
2013-01-11 12:37:56
任何一場活動都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為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次危機給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了挑戰(zhàn),中國的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yè)、房地產業(yè)、旅游業(yè)、勞動就業(yè)、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當然,金融危機從另一個側面也帶給我們更多的機遇。3月,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上答中外記者時又一次強調,“信心要比黃金和貨幣還要重要”,中央政府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拉動內需,保持國民經濟的穩(wěn)步增長,來應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挑戰(zhàn)。
“信心”是個很好的詞,它是人們在遇到困難時最好的自我安慰方式和自我激勵方式。從小到大,我們的耳朵不失時機的被灌進了“信心”兩個字,走進考場需要信心,對待工作需要信心,談戀愛需要信心,與人相處更需要信心,有了信心,就會有下一次的成功;有了信心,就可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有了信心,就可以為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與質量……
在金融危機的時代背景下,信心顯得更加重要,有了信心,中國企業(yè)還可以走出國門去“抄底”;股民們還可以堅持買股票;有了信心,我們可以辦更多、規(guī)模更大的活動來為企業(yè)和客戶創(chuàng)造更大的利益。
所以,這里我們想大膽放言,在某種程度上,一定規(guī)模與檔次的活動,正是傳遞信心、提升國家形象、拉動內需經濟,帶領人們走出金融危機的最有力武器。
我們之前也討論過,活動的價值其實并不在于活動本身賣出了多少門票,拉到了多少贊助,賺到了多少錢,而在于它在金融危機下的強心劑作用,它是怎樣拉動了社會經濟,促進了消費,堅定了人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特別是在世界各國因金融危機而恐慌的時期,活動是帶給人們走出金融危機的最有力的一個文化產品,它在帶給人們快樂、信心和勇氣的同時,也讓人們獲得了盡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巴西狂歡節(jié)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jié),每年都吸引全世界將近10萬觀眾前往觀看,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每年巴西的國王親自來啟動舉全國之力的狂歡節(jié),在狂歡節(jié)上,每個人盡情展示自己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擁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時內向的女人則大跳狂熱的舞蹈,盡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動作。整個國家以狂歡節(jié)為載體向世界展示巴西的文化、風情和歷史淵源,里約熱內盧的桑巴舞,巴伊亞的音樂和舞蹈,以及巴西著名的旅游景點等等,借助“狂歡節(jié)”這個廣袤的活動品牌來吸引全球的目光,活動策劃,在帶動消費的同時,也提升了國家的形象和地位。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將巴西這個國家的文化和理念傳播出去,所以,“巴西狂歡節(jié)”幾乎成了巴西國家的標志性節(jié)慶活動,同時也是巴西旅游經濟的主要來源。
活動與經濟提升息息相關,活動可以帶動一切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轉,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正常運轉,也帶給人們信心和快樂。
既然快快樂樂也是生活,愁眉苦臉也是生活,為什么不選擇快快樂樂呢?
如果天要刮風、天要下雨,那就先好好地賣雨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