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紀念的公關活動有其自古以來的深刻文化淵源。事實上,古代人類部落時期的一些祭祀儀式就具有很強的向族人傳遞信息、建立圖騰的意味。進入封建社會以來,中華民族的大型紀念活動或許不像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時期那么頻繁,但是仍然有一些全國性的紀念儀式得以保留下來。這種紀念活動已經(jīng)具備了為封建統(tǒng)治者塑造形象的公關功能,而且有的成為民族的文化脈絡而延續(xù)了千年。其中有兩個古代大型的紀念公關活動案例頗具代表性。
第一個大型活動是泰山封禪,這或許可以算是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大型的紀念活動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國出現(xiàn)了數(shù)百位皇帝,而其中親自前往祭祀泰山的不過十幾位。而真正有詳細文字記載,完成了整個泰山封禪大典的皇帝只有六位,即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
所謂泰山封禪,其實是分為“封”和“禪”兩部分內容。“封”是指帝王在接近天庭的泰山之顛,聚土筑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歸于天;禪是帝王到泰山附近的較低的山丘積土筑方壇祭地,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
泰山封禪大典在封建社會的舉行具有很強的政治公關的功能,傳達的主要包括六大信息。第一,表示天命正統(tǒng)。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君主為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不約而同地選擇封禪活動來標榜自己的君權神授的合法性,同時,借機向上天和臣民展示自身的豐功偉績。第工,告訴人們天下大一統(tǒng),四海歸一。自從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之后,漢初中華“大一統(tǒng)”理論就已經(jīng)形成。天下有識之士往往以使亂世分久必合為己任。而這時封禪可以成為吸引人心之舉。第三,彰顯國力強盛,頌揚太平盛世。這不僅使普通百姓能團結振奮,而且對于外侮之敵也有敲山震虎的效果。或許很像今天世界各國在國慶閱兵式上所傳遞的信號。第四,為了說明自己既是有德之主,也是謙讓之君。不僅懂得感恩上蒼,知恩圖報,也一定會時常自身,厚愛黎民百姓。第五,還可以從泰山的地理因素來看,因為俗語道“穩(wěn)如泰山”,正是泰山具備的穩(wěn)定、雄渾的地形特性,又地處東方,古代文化以東為尊崇。所以這就是向普通百姓表明,,皇朝是尊貴的,而江山也是巍然穩(wěn)固的,給百姓吃顆定心丸。第六,這種泰山封禪儀式符合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西漢的董仲舒結合上古帝王的祭拜山岳的儀式和先秦陰陰五行之說而創(chuàng)立歷代接受的儒家政治制度。踐行儒家所篤信的泰山封禪的禮制,也可表示出皇帝對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對中華文化的尊重。
泰山封禪這種大型公關活動在古代可以傳達出如此之多的公關訊息。在感念天地的同時,又完成了對政權自身形象的塑造,難怪會極受重視。在獨特的中華文明之中,還有一種大型紀念活動,無論從規(guī)模之大還是從歷史保持之久來看,都無出其右者,這就是封建時代的“祭孔大典'
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壽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孔廟。漢高祖劉邦過魯,以“太牢”祭祀孔子,開歷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蕁儒術后,各地紛紛建孔廟,直至縣縣有孔廟的盛況。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動開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搖直上,明代已達到帝王規(guī)格。至淸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達到了頂峰。清朝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親臨曲阜拜謁孔子。
古代祭孔作為一個主題明確的大型活動,已經(jīng)具備了許多現(xiàn)代公共活動的特點。首先,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和階段性,祭孔儀式一般都集中于每年的農(nóng)歷8月28日孔子誕辰前后,在具體儀式的階段上都大致相同。其次,目標較為集中和確定,主要是通過對孔子的祭奠,確立封建統(tǒng)治者的政權形象和個人形象,滿足整個國家在精神體系和文化信仰上的窀造。最后,舉辦的過程雖然短暫而集中,但是影響很大,覆蓋面也較廣.一般歷朝歷代舉行國家的祭孔大典時,皇帝都會發(fā)文昭告天下,而且除了曲阜主基祀的孔廟之外,在全國各地的諸多州府文廟也都會同時參與,使糧個活動得以放大。
從古代傳統(tǒng)文化來看,舉行大型紀念慶典活動一直具有其章要的公關意義,它是一種悠久的,以普遍為公眾接受的方式來達到公關傳播效果的過程。
|